李默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一个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是何等艰难。它不是一个点上的突破,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支撑。他空有图纸和理念,却像是试图在沙滩上建造高楼,缺乏坚实的地基。

        “程司马,”李默找到程椽,语气沉重,“现有工匠的技艺,恐难胜任新式军械的制造。能否向大将军申请,从将作少府或各地工官调拨一些技艺精湛的大匠前来?”

        程椽面露难色:“李候,非是下官推诿。将作少府的大匠,皆在咸阳忙于宫室、陵寝工程,各地工官亦有定役。边郡匠作营初立,恐难请动……除非,能有让大将军和朝廷眼前一亮的成果。”

        李默默然。这就是一个死循环:没有大匠,难出精品;没有精品,难获更多资源。蒙恬的支持并非无限,他需要看到投资的价值。

        夜晚,李默独自坐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内,就着油灯的光亮,再次审视着系统界面。积分栏的数字缓慢增长到了580点,主要得益于之前守城战的余波和近期匠作营建设过程中,明朝观众对古代手工业展现出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工部小吏】和【好奇工匠】等人,对各种技术细节追问不休,打赏颇为慷慨)。

        580积分,能做什么?

        他可以兑换【初级金属冶炼精通】(300积分),这能让他更系统地指导工匠改进熔炼技术,但无法立刻解决弩机铸造的精度问题。

        他可以兑换【简易车床设计图】(400积分),但这需要先解决动力问题(水力?畜力?)和熟练的操作工,远水难解近渴。

        第19章:技术壁垒与积分困局

        他甚至可以看到【初级工业母机详解】(5000积分)这样的终极目标,但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