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中,毛草灵首次以女儿的口吻,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与歉疚,详细描述了自己在乞儿国生活安好,与皇帝感情深厚,并明确表示了自己决定留下的决心。她恳请父母谅解,并提出了一个建议:
鉴于双方身份敏感,正式会面困难,可否于两国边境的某座中立繁华之城(她提议了以商贸闻名、文化交融的“云州”),安排一次极其隐秘的会面?她可借“祈福”或“巡视皇家商号”之名离宫,轻车简从,秘密前往。如此,既全了骨肉相见之情,又可最大限度避免政治影响。
这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需要周密的安排和绝对的保密。但这也是毛草灵在目前形势下,能想出的、唯一可能兼顾双方情感与现实约束的办法。她给出了选择的权力,将决定权交还给了那位素未谋面的“母亲”。
信使出发后,便是漫长的等待。
期间,朝堂上下关于皇后去留的议论已渐渐平息,赫连决雷厉风行地处置了几个试图借此生事的残余势力,彻底稳固了局面。乞儿国一切如常,新政继续推行,市井愈发繁荣,仿佛那场风波从未发生。
但毛草灵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那封家书,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并未完全散去。她开始更多地在宫中漫步,有时会对着来自大唐的器物出神,偶尔也会向年长的宫人询问一些关于长安的风物人情。
她不是在怀念,而是在尝试着去理解,去连接那一段她未曾亲身经历,却与这具身体息息相关的过去。
一个月后,秘密信使终于带回了回音。
回信依旧是柳氏执笔,字迹因激动而略显颤抖。她在信中几乎是泣不成声地表达了对女儿心意的感激与理解,对于秘密会面的提议,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即将见到女儿的狂喜与小心翼翼,她反复承诺,一定会严守秘密,绝不给女儿和乞儿国带来任何麻烦。信末,她甚至细致地考虑了会面的时间、地点、接头方式等具体细节,其思虑之周详,让人动容。
看着回信,毛草灵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一半。至少,在情感上,她做出了回应,也给予了对方一个期盼已久的希望。
她将回信递给赫连决。
赫连决看完,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既然决定了,朕便为你安排妥当。云州刺史是朕的心腹,沿途护卫皆可信任。此事关乎你的心愿,朕必让你此行顺利、安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