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战争时期的“阿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回来,多么想要再见孩子一面……

        可直到等到赶走了侵略者,直到等到“和平”的到来,她的孩子都没有再回来。

        是不回来吗?

        不……

        是“回不来”了啊。

        他们,或许早已埋骨在浓浓的战火之下,为了守卫这个刚刚诞生的崭新的国家,他们奉献出了自己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

        这位深山里的“阿嬷”不知道什么是“保家卫国”,也不懂什么“家国大义”,或许身边人都在告诉她她的孩子是“为国捐躯”,是光荣的……

        可没有什么文化的她只知道,自己的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前面封建压迫下的母亲塑造,在这一刻直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被封建社会压迫一辈子的母亲,到头来因为战争,自己的孩子也埋骨他乡,无法膝下承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