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精锐自京畿大营开拔,沿着修缮一新的官道星夜兼程。
边军各部则接到严令,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雁门关内的杨业所部,更是得到了大量加强的砲车、神臂弩,其作出的每一次攻击姿态都愈发凌厉,牢牢吸引了辽国西京道的注意力。
而这一切井然有序的背后,是御史台那无孔不入的监管体系在发挥作用。
从粮草入库的核验,到民夫征调的公平,再到军纪的整肃,皆有黑衣御史的身影。
确保每一份力量都用在刀刃上,杜绝任何可能存在的贪腐与低效。
御史台的御史们更是频繁出入枢密院与三司,核对文书,监控流程,其权柄之重,令各级官员不敢有丝毫懈怠。
与此同时,数匹快马携带着盖有太傅大印的密信,分别驰往西北的夏州和辽东的旅顺港。
给西夏国主李德明的信中,言辞恳切而意涵深远,重申“共击北虏”之谊,并暗示事成之后,边境贸易与“故地”归属皆可商榷。
而给辽东驻将的指令则更为直接:加强戒备,伺机而动,务必让辽人感受到东线的压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