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就包括了,深度强化学习。那玩意说白了,就是不断地调整参数,得到一个完美的‘函数’。

        有了这个完美的函数,只需要输入数据,函数处理之后,就能得到结果。

        输入数据,输出结果……只要函数足够复杂,无论输入什么数据,理论上来说,都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申博士说,他从海量的函数中,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生命其实就是一个复杂的函数。

        人饿了知道吃饭,‘饿’就是输入的数据,‘吃饭’就是输出的结果;

        人挨骂了知道骂回去,‘挨骂’就是输入的数据,‘对骂’就是输出的结果……

        照这样推广下去,申博士想到,如果有一个极为复杂的函数,当输入各种数据,这个函数输出的结果,都能和我的反应一模一样。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函数就是另一个我?

        这么说有点抽象,申博士当时给我的比喻是——

        桌上有一盘花生,我看到这盘花生,想吃五个。那个函数输入一盘花生,输出吃五个结果;

        桌上有一瓶酒,我想喝完,那个函数输出的结果也是‘全部喝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