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风沙灌进来时,不少带色的沙粒粘在帆布内侧,有灰褐色的崖壁细沙,更多的是带着淡赭红、浅明黄的颗粒,那是壁画上脱落的颜料。
她立刻想起自己背包里的文物现场记录本和无酸样品袋。
出发新疆之前,美院的李老师特意叮嘱她,这些从壁画上掉落的细沙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哪怕是一粒带色的沙,都别放过”。
她从背包侧袋里掏出记录本,又拿出一支多色的圆珠笔。
黑的用来画示意图,蓝的用来写文字,红的标注重点。
先是用黑色在记录本上画出37窟西壁的简易示意图,用虚线标出莲花纹的位置,再在掉沙区域画上个小方框,旁边用蓝色写:“掉沙区域:西壁中部,距地面120cm,莲花纹第3层花瓣北侧,面积约10cm×8cm”。
写完,她又掏出一把迷你直尺,对着壁画量了量残存花瓣的长度,在示意图旁补充:“残存花瓣最长处7.5cm,最短处2.3cm,颜料层酥碱面积约占该区域1/3”。
周明远凑过来看了眼:“把掉沙区域旁边的裂缝也标上,就是那道斜着的,约5cm长的细缝,下次来重点看看这里。”
“好。”梁薇赶紧用红色在示意图上画了道细斜线,标注:“裂缝长度约5cm,宽约1mm,无明显掉沙”。
做完这些,她才掏出无酸样品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