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心头一惊,正欲开口解释。

        徐良却率先开口。

        “不认识!”

        “本案死者并不认识垃圾桶上,那‘禁止他人触摸’的字迹!”

        “那我再问,在不认识标语的情况下,死者是否存在主观偷窃意念!?”

        在法例上,审判一个人主要要看两部分。

        一,对方犯罪的后果。

        二,对方犯罪时的主观意念!

        而死者很明显。

        他并不知道这标语,所以,他也只认为自己是在进行日常的翻垃圾桶,而非盗窃。

        “从主观意念上,死者并不存在盗窃这一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