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傻柱得意地扬手,擀面杖在面团上转得飞快,“我爹说,春饼得像惊蛰的雷,看着薄,咬下去有劲儿。”
李爷爷推着轮椅过来,腿上盖着块蓝布,上面绣着只蝴蝶,是槐花新绣的。“我刚听广播说,今儿有雨,”他指着天边的乌云,“傻柱,春饼多烙点,街坊们来避雨,也好有口热乎的。”
“早备着呢!”傻柱往厨房喊,“秦淮茹,再洗两把韭菜!”
许大茂的智能捕虫灯突然亮了,蓝幽幽的光映着花池。“家人们看这科技!”他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怼着灯,“惊蛰防虫第一招,物理捕虫,环保又高效!老纪说了,这灯一晚上能逮百八十只虫,够喂二大爷的鸟了!”
二大爷赶紧捂鸟笼:“别瞎说!我的画眉吃小米,才不吃虫!”
三大爷蹲在灯旁数“战果”:“刚开三分钟,逮了两只小飞蛾,不错不错。许大茂,记着啊,这灯电费算在花苗成本里,卖花时得加回来。”
“你这账算得,”傻柱笑着擀皮,“连虫的伙食费都要赚回来?”
众人哄笑时,雷声又响了,比刚才更沉,雨点紧跟着砸下来,打在科普角的玻璃窗上噼啪响。
张奶奶招呼大伙往活动中心躲雨,傻柱把春饼锅搬进去,在煤炉上支起铁板,面皮一贴就鼓起个圆泡。“张奶奶,您尝尝这第一锅,”他揭下张薄如蝉翼的春饼,卷上合菜递过去,“多放了点醋,解腻。”
张奶奶咬了口,韭菜的鲜混着醋的酸直冲天灵盖:“真香……想起小时候,惊蛰那天,我娘总在饼里卷根葱,说‘咬春咬得狠,害虫不敢啃’。”
李爷爷卷着春饼笑:“现在不用靠葱了,有大茂的捕虫灯,三大爷的放大镜,比啥都管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