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能调,有奶奶的针脚暖?”傻柱笑着打断他,“快过来帮我剁馅,不然冬至吃不上饺子。”
周阳扛着袋面粉进来,袋子上还沾着雪:“刚从粮店买的新面,包饺子劲道。对了,街道办说冬至那天来咱院搞活动,给独居老人送饺子,让咱多包点。”
“包多少都成!”傻柱拍着胸脯,“我准备了五十斤面,够百十来号人吃。”
李爷爷推着轮椅过来,手里拿着本旧食谱:“我这有个祖传的饺子馅方子,加了点花椒水,去腥提鲜,傻柱你试试?”
傻柱赶紧接过来:“谢谢您李爷爷!我这就照着调馅,保准香!”
槐花凑过去看食谱,纸页都泛黄了:“李爷爷,这上面的字我好多不认识,您教我呗?”
“好啊,”李爷爷笑着说,“‘花椒’俩字得这么写……”
冬至前一天,院里就开始忙活。傻柱的厨房飘出阵阵香味,酸菜猪肉馅、素三鲜馅、虾仁馅摆了满满一桌;三大爷坐在石桌边,用计算器算饺子成本,嘴里念念有词;许大茂支起直播架,镜头对着揉面的傻柱:“家人们看这手法!三光政策——盆光、面光、手光,这才是老辈传下来的功夫!”
二大爷的画眉鸟在笼里叫得欢,他拎着鸟笼给每个馅盆都“闻了闻”:“让它也沾沾喜气,冬至叫得更响亮。”
张奶奶坐在旁边摘菜,时不时给槐花擦手上的面粉:“慢点包,别把馅露出来,露馅的饺子叫‘破财’,不吉利。”
槐花赶紧把捏破的饺子往嘴里塞:“那我吃了它,就不破财了!”逗得满厨房的人都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