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院派,对实战派,天然的一种审视,甚至带着一点点轻视。
在这些皓首穷经的老教授看来,赵援朝在汉东的成功,更多是依赖于政治上的授权和出其不意的奇招,算不得真正的“军事行动”。他们更看重的,是体系化的对抗,是严谨的战略推演,是教科书般的排兵布阵。
赵援朝不动声色,只是笑了笑:“方教授过奖了。对付一帮乌合之众的毒贩和腐败分子,谈不上什么战略战术,无非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真要到了战场上,还得向方教授你们这些战略大家学习。”
他这话,说得谦虚,却也暗藏机锋。
言下之意是,汉东那只是小场面,我还没发力呢。别拿那种事,来衡量我的军事水平。
方克俭的眉毛不易察觉地挑了一下。
他感觉,眼前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他不像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夫,言谈之间,滴水不漏,绵里藏针。
“呵呵,援朝同志谦虚了。”院长出来打了个圆场,又介绍了其他几位教授。
一番寒暄过后,众人落座。
“援朝同志,这次请你来,主要是想让你给学员们,讲一讲你的带兵心得,和对未来战争的一些看法。”院长开门见山地说道,“尤其是你在汉东处理塔寨事件时,运用到的信息战、心理战手段,让我们都大开眼界。我们觉得,这些‘非对称’的作战理念,对未来的指挥员们,很有启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