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民心所向,情根深种
---
唐朝使臣带来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乞儿国的朝堂与后宫激起了千层浪。尽管皇帝赫连决与毛草灵有意控制消息的扩散,但“皇后娘娘或将应母国之召返回大唐”的风声,依旧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整个乞儿国蔓延。
一时间,一种无形的不安与恐慌,开始在市井街巷、田间地头悄然滋生。
这一日,毛草灵心绪烦乱,屏退了左右随从,只带着一个贴身侍女,身着寻常官宦家女子的服饰,乘着一顶不起眼的小轿,出了皇宫,想要在这她治理了十年的都城街道上走一走,让市井的烟火气,稍稍抚平内心的纷杂。
轿帘微掀,她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象。宽阔平整的朱雀大街,是她力排众议,耗费巨资改建的,如今车水马龙,商旅不绝;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吆喝声、议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那些店铺的招牌,许多都采用了她引入的更为醒目的设计和材质。远处,由她提议并督建的大型公共水渠如同玉带般环绕着城市,确保了防火与民生用水。
这一切,都凝聚着她的心血,见证着她从那个初来乍到、战战兢兢的“假公主”,成长为如今深受爱戴、权倾后宫的皇后的历程。十年光阴,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似乎都浸染了她的气息。
然而,轿子行至西市口时,却不得不慢了下来。前方聚集了黑压压的一大片人群,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
“前面怎么回事?”毛草灵微微蹙眉,轻声问轿外的侍女。
侍女探头望去,片刻后回来,脸上带着几分奇异的神色,低声道:“夫人,好像……好像都是些百姓,聚集在……立在街口的那块‘皇后劝农碑’下。”
“劝农碑?”毛草灵一怔。那是她登后位第三年,大力推广新式农具和耕作技术初见成效,国库粮仓充盈后,赫连决欣喜之下,命人竖立的一块石碑,上面刻录了她当时为了鼓励农耕而颁布的几条通俗易懂的谕令和一首她自己所作的五言诗。此碑立于这繁华市井,意在让往来商贾百姓都能看到皇后重农之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