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由下而上、汹涌澎湃的民意洪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不仅让唐朝使团感到压力巨大,也让乞儿国朝堂上那些心怀异志者,不得不重新掂量行事的分寸。

        二、朝堂暗涌,各怀鬼胎

        与民间几乎一面倒的呼声不同,乞儿国的朝堂之上,暗流愈发湍急。

        宰相慕容恪与兵部尚书等一众重臣,坚定地站在轩辕毅和毛草灵一边,积极执行着“拖延”与“示强”的策略。慕容恪亲自前往驿馆,与崔明远周旋,言辞恳切却又滴水不漏,以凤主需要静养、朝议需要时间为由,将正式回复的日期一推再推。兵部则雷厉风行,边境军队调动频繁,京畿演武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一股肃杀之气开始在军中弥漫。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心甘情愿被绑上这辆可能驶向战争的马车。

        吏部侍郎赵元启的府邸,深夜,书房内灯火幽暗。

        赵元启年约五旬,面容清瘦,三缕长须,看似儒雅,眼神却透着精于算计的油滑。他慢条斯理地品着茶,听着对面坐着的一位身着戎装的将领——镇西将军李悍的抱怨。

        “赵大人,陛下此举是否太过冲动?”李悍声音粗豪,带着不满,“为了一个女子,竟要与大唐刀兵相向?我乞儿国虽经十年发展,但底蕴岂能与雄踞中原的大唐相比?一旦开战,边境首当其冲,我等多年经营恐怕……”

        李悍镇守西境,与大唐接壤,若真爆发冲突,他的地盘便是前线,自然忧心忡忡。

        赵元启放下茶杯,淡淡道:“李将军所言,亦是老夫所虑。陛下对凤主情深义重,我等臣子本不该妄议。然,为一己之情愫,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实非明君所为啊。”他话锋一转,“况且,凤主毕竟出身唐人,其心……当真全然在我乞儿国否?如今大唐来召,她内心究竟作何想法,谁又能知?”

        这话语中的暗示,极其恶毒。

        坐在另一侧的一位文官,御史台中丞周廷,捻着胡须附和道:“赵大人所虑极是。下官听闻,凤主近日以‘静养’为名,深居简出,连日常政务都交由女官处理。这……是否是在为离去做准备?或者,是在等待唐廷的进一步条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